在经营压力下,裁员成为企业节省开支的常见策略,但此举不能作为无故解雇的理由。用人单位在裁员时必须遵循正规程序,并妥善安置或赔偿被裁员工,确保合法性。
近期,某视频网站大规模裁员,涉及三分之一员工,其中不乏高管。尽管承诺补偿,但具体方案仍待落实。
那么,遭遇裁员时,企业应如何赔偿员工?若补偿不到位,员工又该如何应对?针对这种情况,您的看法是?
企业裁员需遵循哪些合法程序?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当满足四种情形,需裁减二十人以上或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时,用人单位需提前三十天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意见后,裁员方案需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
也就是说,用人单位裁员需提前30日书面告知全员和工会,提交合法裁员证明文件;公示裁员方案,如人员名单和赔偿方式;与员工协商修改不满意之处;最终公布方案并与员工办理裁员手续,支付补偿,并出具裁减人员书。
被裁人员经济补偿如何计算?
按照《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裁员的经济补偿标准与企业辞退员工的补偿标准相同。员工每工作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赔偿。工作6个月以上1年以下的,按一年计算;工作不满6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
发放补偿时,以辞退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为基数。这里的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加班费、补贴费等所有以经济形式支付的报酬。用人单位以基本工资或当地最低工资为标准进行裁员补偿是不合法的。
被裁员工除了单位给出的补偿外,还可以根据社保缴纳情况领取失业金,这些都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